2006-11-25

主觀

記得有一次帶著學生搭捷運從台北到淡水,因為假日人多,很多人只好用站的。門邊的位子坐著一位長髮女孩微低著頭,清秀的臉龐,一襲淡綠色長洋裝,把夏日擁擠的捷運點綴的清涼十分。

到了劍潭站有個阿婆背了兩大包東西上車,滿頭大汗東張西望找位子,就站在女孩面前,女孩抬頭看了阿婆一眼,旋即低頭玩弄手上的皮包帶子,似乎沒有讓位的意思。於是我便故意轉身問學生:「在車上遇見老弱婦孺要怎樣?」學生馬上回答:「要讓座!」我一向認為機會教育是很有用的,於是便用眼角餘光瞄向她,發現她將手上的帶子順時鐘纏啊纏,又逆時鐘的回復原狀,頭卻低的更低,但是還是沒讓位的跡象像是作錯事的小孩被罵,只是低著頭,卻不肯道歉。

到了紅樹林站,女孩起身準備下車,這一幕讓我終身難忘。車門打開後,她跨出了右腳,左腳卻在離地後向外畫一個弧,才勉強跟上右腳,女孩沒有回頭,只是低著頭,努力讓左腳跟上右腳,對他的誤會,我卻只能用眼光道歉,很多時候,我們沒有辦法對每一個人,說明理由,解釋情況,尤其是對不認識的人,所以可能被誤解,會遭譏笑。

0 意見: